【戀愛中,他除了對你好之外,還有什麼】情侶相處時,所謂的「低成本 vs 高成本付出」
- Alvin Yip
- 10月7日
- 讀畢需時 5 分鐘
已更新:7天前

【戀愛中,他除了對你好之外,還有什麼】情侶相處時,所謂的「低成本 vs 高成本付出」
「選伴侶」是人生大事之一,
那麼,愛情靠多少「感覺」去做決定呢?
如果你時常覺得自己遇不到好對象,
或曾因衝動選了根本不合適的人,
不妨停下來想一想:
我們是否能從「他對你好」
變成看見「他是否真的好」?
近年網絡上有關兩性擇偶的討論中,
人們開始區分
「低成本付出」與「高成本品質」,
是評估一個人是否具備長期伴侶的價值。
🌸 浪漫的瞬間,是「低成本付出」?
最容易讓人心動的,
有時是那些日常的「小舉動」:
想吃東西,他立刻外出幫你買;
每天早安、晚安、噓寒問暖;
你難過時,他及時送來一個擁抱。
這些行為能讓某些人非常感動,
也的確是愛情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但這些行為被不少人命名為「低成本付出」:
因為它們不需要太多時間、
金錢或個人質素的積累,
只要有心、願意投入一點力,
幾乎任何人都可以做到。
戀愛初期會「暈船」:
的確也可以是因為對方一連串的小貼心,
大腦中引發多巴胺的愉悅反應,
就讓人以為「他就是對的人」。
🧠 戀愛決策不該只靠感覺:Think–Feel–Do 模型
心理與行銷領域有一個常用的
「Think–Feel–Do」模型。
而人們在戀愛中做決策的過程
也會用到此三個因素:
想法(Think);感覺(Feel);行動(Do)。
這三者並非固定依序進行,
而是可以彼此交錯、互相影響。
有人一開始憑感覺暈船,
才開始思考對方適不適合;
有人先理性列條件,
確認「可以交往」後才投入情感;
也有人不知不覺地,
因為一些行動(例如頻繁聯絡、約會)
而漸漸產生情感依附。
🧭 真正稀缺的,是「高成本特質」?
與低成本行為相對的,
是那些需要長時間養成、
難以偽裝的「高成本特質」與付出,
例如:
▸ 穩定的人格與情緒管理能力
(不輕易發脾氣,能冷靜面對衝突)
▸ 健全的價值觀與道德感(有底線)
▸ 責任感(能為自己的選擇埋單,不逃避)
▸ 面對壓力的應對方式
(遇到問題的態度與取向)
這些特質,無法在短期中馬上生成,
也不是靠「話術」就能營造出來。
它們往往藏在一個人面對壓力、
挫折與長期相處時的反應裡。
特別在生活中面對壓力來臨時,
一個人的反應,
多能看出他真正的成熟度與關係能力。
💬 所謂「低成本付出」,也同樣重要
這裡要特別說明:
低成本的付出也是重要的。
在輔導之中,
會有這樣的情況:
一段外人看來幸福的婚姻裡,
一方最終卻選擇出軌。
外人疑惑:「她老公條件這麼好,
為什麼她還會外遇?」
其實不少時候,
出軌對象不一定比原配更優秀,
他只是「補上了原本缺少的那一塊」。
而出軌對象提供的,
可能就是伴侶長期忽略的
「低成本付出」:
例如甜言蜜語、溫柔的問候、
日常的情感回應。
你忽略了它,也成為關係破裂的原因。
🌿 能兼具「低成本+高成本」的人,其實很少?
現實中,能夠同時做到「小貼心」
與擁有高成本特質的人,不多。
有人會甜言蜜語、浪漫驚喜不斷,
但一遇到現實問題,
就顯得逃避或不成熟;
也有些人本質很好、可靠穩重,
但在日常生活中不懂表達、
不懂營造浪漫氛圍,
讓伴侶覺得關係枯燥。
或許,所謂「低成本的付出」,
也可用浪漫的瞬間來作了解,
以日常維持感情氣氛的基本操作。
而所謂的「高成本的付出」,
讓你們的情感得以長期穩定地走下去。
🔹 一些你偶爾忽略的高成本特質:當婚姻變成「隊友制」
根據美國達拉斯聯儲 2024 年研究
(Cheremukhin 等人,
Marriage Market Sorting in the U.S.),
其實從 1960 到 2020,
我們的婚姻市場出現了明顯轉變:
婚姻從「異質互補」轉為「同質匹配」。
60 年前,常見的模式是
「他負責經濟、她負責家庭」。
但現代伴侶關係中,
越來越多男女尋找的是:
理念相似、價值一致、教育背景相近的人。
📊 數據顯示:
1960 年,只有 45% 的婚姻教育程度相同;
2020 年,已上升到 約 75%。
而同職業配偶(如醫師-醫師、教師-教師)
增加了 3 倍。
對某些人而言,「高成本付出」
也可以是其背後的成熟度、
價值觀與人生態度。
現在的人們不再追求「誰能照顧我」,
而是「誰能和我一起成長」。
🔹 女生隨年齡改變的,不是「感覺」,而是「為什麼而愛」
另一項跨國研究
(Botzet 等人,Human Nature, 2023)
調查了 17,254 名單身女性,
發現年齡與伴侶偏好的關係呈現極為穩定的模式:
無論年齡層,
對「善良」「外貌」「財富」的偏好幾乎不變;
唯一顯著的年齡效應是:
越年長的女性,越重視「自信與果斷」。
同時,30 歲後育兒意願顯著下降,
愛情目標逐漸從「建立家庭」
轉向「共享價值與生活節奏」。
隨年齡增長,
女人不再只被「浪漫」打動。
🪞 別忘了,也看看自己能提供什麼
在檢視對方的同時,也別忘了反思:
你自己,也能提供什麼樣的感情形式?
感情不會只是單方面的檢查清單,
而是一場「雙向選擇」。
一段親密關係,
比較像是「你有你的價值,我有我的能力」,
雙方互相成就,而不是一個人單方面輸送付出。
✨ 他除了對你好,還是一個怎樣的人
如果你現在與伴侶有爭執、有摩擦,
但對方本身擁有良好的價值與特質,
那麼這段關係可能值得你
多花一些時間去挽回、磨合。
調整彼此的相處方式,
改變以往不良的互動模式,
讓這段感情變得更穩固、更成熟。
而最後,此類型話題過去多半
是以女性觀察男性的角度來書寫,
但在當今社會,
性別分工早已逐漸模糊。
無論你是男是女,
在戀愛中都需要具備這種「辨識」的能力,
因為感情從來不只有浪漫。
下次當你被一個人的小貼心打動時,
也請問自己:
除了這些,他其實是一個怎樣的人?
❤️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