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情侶間的功能性共處】如果我們繼續一起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已經一起了很久

【情侶間的功能性共處】如果我們繼續一起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已經一起了很久

【情侶間的功能性共處】如果我們繼續一起的原因,是因為我們已經一起了很久



「我們已經一起快要十年了,

這樣還需要懷疑關係嗎?」

但也有人在第十年說:

「我覺得我們只剩下習慣。」


時間,可以是感情最美的禮物,

也可能是一段平凡感情中

唯一值得繼續下去的理由。


因為「一起很久了」這句話,

看似珍貴,卻常成為我們逃避問題的理由。


➡️ 在一起很久,代表的是什麼?


「長久」是愛情最高的榮耀?

當我們聽到「十年愛情修成正果」的故事,

一般也會覺得彼此是真愛.


但當坦承真相,

「一起很久」也可以只是因為太熟悉對方的存在,

熟悉到失去了分開的勇氣。


你知道他出門不愛關燈;

他知道你每次吵架只想被安慰。

你們懂彼此的情緒、語氣、弱點,

卻不再願意花心思去靠近。


「久」,原來也可以是因為有人懶得改變。

因為改變太累,重新開始更可怕。


➡️ 當一對情侶,連吵架都吵得像劇本


不要說日常生活,現在就連爭執都像劇本。

誰先爆發、誰先沉默、誰先讓步,

都早有定式。


即使面對你的不悅,他也胸有成竹,

心中並說:「又來了。」

妳也總是回:「你根本不在意。」


一次、兩次、十次,

連吵架的內容、語氣、結尾都一樣,

但不會分開的。


這是默契?不知道。

但肯定的是,因為你們早就知道結果,

誰都不願意分開或攤開最赤裸裸的問題。


當一段關係連衝突都變得「程序化」,

那份愛,更多的或是責任與惰性。


➡️ 研究:從「七年之癢」到「十年曲線」

當你們進入了「功能性共處」


無論在交往或婚姻中,

前十年往往是感情滿意度下降最快的時期。

你們的感情會面臨著最大的挑戰。


不過,好消息是,

這條曲線並非永遠往下走。


關係滿意度在20至40歲之間下降,

40歲達到最低點,

之後逐漸上升至65歲。


不少情侶在 30–40 歲對關係產生懷疑,

可能只是人生轉型的壓力,

而非感情問題。


而在有關兩性戀愛的心理學研究中,

也的確有個現象叫做

「七年之癢(Seven-Year Itch)」。


在婚姻或長期關係裡,大約七年左右,

人們的滿意度明顯下降,

爭吵頻率增加,離婚率也達到高峰。


原因並不只是耳熟能詳的厭倦,

而是親密關係中的心理能量轉移。


最初的熱戀靠多巴胺與新鮮感維持;

三到五年後,進入相對平淡的「穩定期」,

安全感取代激情;

伴侶或開始把更多心力放在事業、家庭、孩子上,

而感情不自覺地被放在最後一位,

進入「功能性共處」。


若能撐過這段「功能性共處」的低谷,

你們在重建信任與理解中,

愛情便會變得更踏實。


簡單總結,一對情侶的感情,

幾乎不是一條直線向上的路,

更像是穿越疑惑、失落之後,

才慢慢開展向上的成長曲線。


➡️他以前只是喜歡我,後來我才感到他愛我


理想的思路是:

第一年,他喜歡你的樣子,你也喜歡被他喜歡。

第二年,你們願磨合、也爭吵、學會甜蜜交錯。

到了第三年,從「心動」走向了「心定」。


但也有種情況是,

他曾悄悄地愛上另一個人了,後來不了了之,

但也的確對你有了愧疚感。


從此,表現得對你更有耐心與包容,

情緒也被磨平了。


也有伯仗長久關係中,在經歷過「癢」之後,

才學會了如何去愛。


➡️ 重新審視:你們倆留在關係裡的原因是什麼


在感情諮詢中,也會常問到的一個問題是:

「你們還想在一起的原因是什麼?」


有些人說:「因為我們已經一起很久了。」

如果你是對方的伴侶,在聽到這個答案時,

腦海中的第一個想法會是什麼呢?


當一個人留在關係裡只是因為「分開太可惜」,

那你留著的,只是時間的負債。


有時候,時間只是證明了

我們拖延了彼此太久。


➡️ 如果對方願意跟你繼續走下去,你的優勢又是什麼?


至於在分手復合的諮詢裡,

也會問及當事人: 

「如果能重新在一起,你覺得你的優勢是什麼?」


有些人回答:

「我們認識很多年了,他應該放不下我。」

但這個理由,可以是危險的。


因為你們現在依靠的,

似乎是依賴那一點的「道德感」和「習慣」來維持。


➡️ 不出軌,是平淡感情最後的一根稻草


有些關係之所以還沒結束,只是因為沒人出軌。

不是因為彼此相愛,而是因為還沒有「被迫」面對真相。


當「沒有第三者」成為一段感情最大的成就時,

那其實已經說明這段關係的溫度,只剩底線。


現今不出軌已成為美德,

反而讓我們忘了,

這或應是一對一關係中最基本的尊重。


當這個最後的支撐點動搖時,關係就會崩塌。



❤️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



Bühler, J. L., Krauss, S., & Orth, U. (2021).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cross the life span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Psychological bulletin, 147(10), 1012–1053. https://doi.org/10.1037/bul0000342


Seiffge-Krenke, I. (2003). Testing theories of romantic development from adolescence to young adulthood: Evidence of a developmental sequence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, 27(6), 519–531. https://doi.org/10.1080/01650250344000145


留言


Alvin Yip

超過十年感情諮詢諮商經驗

以往多次協助單身人士尋覓真愛

現則為復合挽回婚姻狀況等

感情問題作諮詢

曾提出『黃金二分鐘』定律

蔚為一時佳話

曾接受《TVB》《Viutv》

《香港01》《香港電台》

等多家媒體訪問報導

亦舉行首個商場極速約會派對活動

一切愛情感情

婚姻疑問第三者婚外情出軌問題

歡迎預約諮詢

  • Instagram
replicate-prediction-xaopk3jbgknfhfl2dmn6z563je.pn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