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感情中的雙標仔?我可以,但你不行】愛情上的雙重標準行為,成了關係的隱形殺手


【感情中的雙標仔?我可以,但你不行】愛情上的雙重標準行為,成了關係的隱形殺手

【感情中的雙標仔?我可以,但你不行】愛情上的雙重標準行為,成了關係的隱形殺手



情侶雙方對於相同情境、相同行為,

卻因身份或個人喜好而給予不同的要求和評價。


最常見的情況便是「我可以這樣做,但你不可以」。


這種「一套給自己、一套給對方」的模式,

若持續下去,往往會衍生信任危機、

互相埋怨,甚至破壞感情基礎。


➡️ 「愛情上的雙重標準」


對方在相同的狀況或行為,

採取不同的判斷或要求。


放到愛情裡來看,便是同一件事,

自己做就是理所當然,

另一半做就「不合理」、「不可接受」。


例如:自己可以跟異性朋友單獨吃飯,

但另一半若這樣做,就被指責「不忠」、

「思想不單純」。


這種不一致的標準,

若僅發生一次兩次,

也許可以透過溝通協調;

但若反覆出現,就可能造成關係失衡,

一方覺得委屈、被壓迫,

另一方也在不知不覺中

忽略了伴侶的心理感受。


🧐 關於交友行為

自己可以和前任保持聯絡,

甚至偶爾互相問候;對方卻被禁止與前任或異性朋友有任何互動。


🧐 關於金錢觀念

自己花錢買喜歡的東西就是「犒賞自己」;

對方若購買個人想要的昂貴物品,就被批評「太浪費」。


🧐 關於情緒表達

自己心情不好時能夠大吼大叫、任性鬧脾氣;

對方一旦表現負面情緒,

就要被斥責「你情商有問題」或「不懂得控制」。


🧐 關於時間安排

自己要加班或聚會,

就理所當然地需要對方體諒;

對方若有私人聚會或想和朋友外出,

卻必須經過層層詢問與「審批」。


🧐 關於社群媒體與隱私

自己可以在社群媒體上自由發文或對異性按讚;

對方卻必須分享所有帳號密碼

雙重標準一旦出現,

就會為雙方埋下摩擦與誤解的種子。


➡️ 實際生活中最容易發生雙重標準的場景


場景 1:社交活動


一方於週末跟同事聚餐到深夜,

回家後告訴另一方「都是同事而已,你不要多想」。


而對方下週也想和閨蜜們出門唱歌到半夜,

但卻說「在外面那麼晚很危險,還是別去」。


場景 2:與前任聯絡


一方認為自己和前度只是普通朋友,

但同時極度反對伴侶跟前度見面;

然而自己卻時常跟前友人藕斷絲連,

甚至還會互相借錢。

邏輯是「我跟前女友是純友誼,

你跟前男友不可能只有朋友」。


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:

只信任自己的解釋,不信任伴侶的說法。


場景 3:消費觀


同樣花錢買「想要」的東西,

一方對自己的消費行為合理化,

卻對另一方抱持高標準,覺得她不該花這麼多。


或忽視了「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想花錢的興趣與需求」。


場景 4:負面情緒


脾氣火爆的一方,

一旦情緒來了就大吼大叫、甚至砸東西。

「我就這樣,忍不住有什麼辦法?」


然而另一方只要在吵架時情緒激動抖幾句,

對方就回:「你可不可以冷靜理智一點?」

對自己的失控不覺得是問題,

卻要求伴侶必須始終冷靜。


這種「我可以釋放情緒,你不行」的態度,長

久下來勢必讓小安受到壓抑,關係充滿不平衡。


➡️ 雙重標準的常見成因


傳統觀念與性別刻板印象


在較傳統的思維裡,

男性和女性被賦予不同的社會角色與期望。


像是「男生就該多社交、應酬,事業為重」

「女生就該顧家、乖巧懂事」,

這些觀念可能無形中形成

「男生可以對朋友再熱絡都不為過;

女生就不宜跟異性太多互動」的想法。


於是同樣的交友情況,

放在男性身上被認為「正常社交」,

放在女性身上就被批評「不檢點」。


安全感不足與佔有慾


有些人對於另一半的掌控慾較強,

若自己外出、社交,並不覺得有問題;

但對方一旦做同樣的事,

自己心裡就容易產生「不安全」或「擔心被背叛」的想法。


這種「只要我自己開心、自由就好,

但另一半做一樣的事我就抓狂」的心態,

本質上是對關係缺乏安全感與同理心。


家庭與成長背景


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也可能影響。

若從小看到父母間存在著

「父權或母權」過度強勢的一面,

或習慣「父親做什麼都可以,但母親不行」的氛圍,

長大後往往容易將這種不平等模式

帶入自己的親密關係。


因為對他們而言,

雙重標準已是「家常便飯」,

並不覺得哪裡有問題。


自我意識與反省


雙重標準最顯著的特點之一,

就是不容易意識到「自己」的行為與判斷是矛盾的。


不少人只會感到「對方應該怎麼做」

「對方為什麼不遵守我的規範」,

卻很少轉頭看看「我是否也在做同樣的事?」

這種缺乏覺察與自省的狀態,

使雙重標準在感情中不斷循環。


➡️ 雙重標準對感情的負面影響


信任基礎被動搖 


當一方感受到「你對自己很寬容,

但對我卻很嚴苛」時,

內心難免產生被不平等待遇的感受,

也會懷疑「你是不是真心愛我?還是只想操控我?」


信任一旦出現裂縫,

彼此在很多議題上都會開始提防,

關係不再單純。


累積委屈與抱怨


被不公平對待的人或從最初的不滿

變成到後來的大爆發,

甚至會走向冷漠或反擊。


他們可能在心裡想:

「為何你做得到,我就做不到?憑什麼?」

情緒只會越積越深,

終於有一天導致大吵或分手。


削弱真誠互動


讓人不敢坦誠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感受。

因為事先已經預料到「對方能做,我卻不能」,

久而久之,便會選擇隱瞞或說謊以保護自己。


溝通成本因此加大,

彼此漸漸失去真心交流的空間。


互動惡化


若長期陷於「支配者」與「被支配者」的角色,

雙方很難維繫一段健康關係。


被壓制的一方會覺得失去自我,

主導的一方也可能養成「想怎麼管就怎麼管」的習慣,

最終形同上下級關係,

而不再是平等的愛侶。


➡️ 面對與改善雙重標準的習慣


覺察並承認問題存在


首先,必須意識到雙重標準的存在。


很多時候,

我們容易忽視「自己」的行為或言語力,

以為「我只是就事論事」,

卻不知道已經設下不公平的規則。


若能坦率地反省:

「我是不是也做過類似的事情?」

「我對自己和對方的要求是否一致?」

便是破冰的第一步。


真誠溝通與同理心


面對這類情況,

最有效的方式不在於說對方

「你就是雙重標準」,

而是先說明客觀的情況。


比如:

「當你說我不能和朋友聚會到太晚時,

我感到被剝奪自由,也懷疑你是否信任我。

你是不是擔心我的安全?

還是其他原因?」

嘗試讓對方理解你的位置,

再引導出解決方案。


重新協商界線與規則


若雙方已認知到確實存在不公平,

接下來就要一起制定新的、

彼此都能接受的相處規則。


尊重是獨立的個體


很多雙重標準源於

「不尊重對方是獨立個體」,

總想把對方納入自己可控範圍。


改善的過程中,

學會尊重對方的意見與選擇非常關鍵。


沒太多人希望在愛情裡被當成是附屬物。

給予對方更大的信任感,

相信他/她有能力自行判斷,

也就是情侶相處的一個課題。


愛情中的雙標仔,

可以說是一種「隱形的殺手」,

它並不會在關係初期就明顯出現,

而是隨著相處的深入、

互動的累積,漸漸顯露。



❤️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

Comments


Alvin Yip

超過十年感情諮詢諮商經驗

以往多次協助單身人士尋覓真愛

現則為復合挽回婚姻狀況等

感情問題作諮詢

曾提出『黃金二分鐘』定律

蔚為一時佳話

曾接受《TVB》《Viutv》

《香港01》《香港電台》

等多家媒體訪問報導

亦舉行首個商場極速約會派對活動

一切愛情感情

婚姻疑問第三者婚外情出軌問題

歡迎預約諮詢

  • Instagram
replicate-prediction-xaopk3jbgknfhfl2dmn6z563je.pn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