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當情侶關係開始不好時】常見的輕微心理攻擊行為 minor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

【當情侶關係開始不好時】常見的輕微心理攻擊行為 minor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

【當情侶關係開始不好時】常見的輕微心理攻擊行為 minor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



當感情走下坡,

輕微心理攻擊(minor psychological aggression)

就已經開始悄悄滲透在日常對話裡。


這類攻擊不像暴力那麼容易辨認,

卻讓愛意變成厭惡。


不少親密關係裡的破裂,

正是從輕微心理攻擊開始累積,

最後導致情感枯竭(emotional burnout)甚至分手。


而超過 70% 曾遭受虐待的女性報告,

情緒虐待的影響比肢體暴力更深遠

(Follingstad et al., 1990)


➡️ 什麼是輕微心理攻擊?


為:

非暴力、非明顯羞辱,

卻具有操控、貶低、否定、

冷落或削弱對方心理狀態的行為。


▸ 冷嘲熱諷(sarcasm) 

▸ 貶低或羞辱對方的言語(例如「你根本沒用」) 

▸ 無視對方(silent treatment) 

▸ 威脅結束關係(不是認真要分手,而是作為操控工具) 

▸ 反覆打斷對方說話 

▸ 以玩笑包裝的羞辱


它像「細沙入眼」,

在關係裡不斷累積微創傷,

讓一方覺得「我是不是不好」。


長期遭受這類攻擊的伴侶

更易出現焦慮、抑鬱、自尊受損,

且未必能明確指出

「是哪一件事」傷害了自己(Arriaga et al., 2014)。


➡️ 輕微心理攻擊常見五大行為


1️⃣ 被包裝成「開玩笑」的貶低


「你這腦子,不改改還得了。」

「看你這樣子,真搞笑,誰要啊。」

「你做這個東西,還是算了吧,別丟人現眼。」

典型話術特徵:

開頭加「開玩笑啦~」「別當真啊~」,

但其實話裡話外都在貶低對方能力、形象、價值。


📌 長期效果 

→ 讓被貶低的一方漸漸自我懷疑、自我設限,

覺得「我真的不行」「我很差」。


2️⃣ 用「你太敏感了」反推責任


「你怎麼那麼玻璃心?」

「我只是說句話,你至於嗎?」

「別人早就不會介意了,你幹嘛?」

否定對方正常的情緒反應,

讓對方懷疑自己是不是

「情緒有病」、「是不是太敏感」。


📌 長期效果 

→ 造成情緒麻木,害怕表達情緒,

害怕爭取自己感受,認為「忍耐是應該的」。


3️⃣ 負面比較與羞辱式比較


「你看看別人家的老公,再看看你。」

「要是你有點上進心,我們早就發財了。」

「人家會這個,你呢?」


這種話術會強烈刺激自卑感,

讓人覺得自己永遠不夠好,配不上對方。


📌 長期效果 

→ 摧毀自尊,讓被比較的一方陷入

「拼命討好卻永遠不被滿意」的循環。


4️⃣ 被動攻擊(Passive-aggressive)


冷處理,刻意不回應。

用沉默懲罰對方(silent treatment)。

口中說「沒事」,

卻表現出強烈不滿。

被動攻擊的傷害在於

你永遠搞不清楚發生什麼事,

卻始終感受被拒絕。


📌 長期效果 

→ 讓關係陷入高壓低溫狀態,

一方累積焦慮,一方累積怨懟,

溝通便失效。


5️⃣ 經常性否定與打斷


對方說話時頻繁插話:

「不是這樣啦!」「你搞錯了。」

否定對方經歷與感受:

「哪有那回事?」「你亂想的吧。」

被持續打斷、否定,

會讓一方覺得「沒資格表達自己」。


📌 長期效果 

→ 語言退縮(verbal withdrawal),

對方變得越來越不說話、不表達,

關係比陌生人更差。


➡️ 輕微心理攻擊的可怕之處


你可能會想:

「這樣的話誰也會啦?」


但實證研究(Murphy & Hoover, 1999)發現:

每週出現超過 2 次以上輕微心理攻擊行為,

伴侶的關係滿意度下降幅度顯著增加。


持續 3 個月以上後,

會導致 75% 伴侶出現「情緒疏離」傾向,

約 30% 進一步產生分手念頭。


而且,受害方往往不知道該怎麼反應,

因為對方總能合理化:

「只是開玩笑啊」、「我不是在罵你」。


傷痛卻日積月累,

又無法名正言順地控訴。


➡️ 如果你正在承受輕微心理攻擊:


不用內化責任:

「我會生氣/難過,是合理的反應,這不是我玻璃心。」

適時劃清界線,明確告知:

「這樣的話讓我很受傷,希望你不要再這樣說。」


➡️ 當關係開始不好時,

最先變質的不是行為,

而是語言與互動氛圍


輕微心理攻擊正是那些

「看起來沒那麼嚴重」的語言與行為,

卻會蠶食掉一段感情裡的信任。



❤️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



Arriaga, X. B., Capezza, N. M., & Daly, C. A. (2014). Personal standards for relationship quality.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, 106(6), 935–957.


Murphy, C. M., & Hoover, S. A. (1999). Measuring emotional abuse in dating relationships as a multifactorial construct. Violence and Victims, 14(1), 39–54. https://doi.org/10.1891/0886-6708.14.1.39

Comentarios


Alvin Yip

超過十年感情諮詢諮商經驗

以往多次協助單身人士尋覓真愛

現則為復合挽回婚姻狀況等

感情問題作諮詢

曾提出『黃金二分鐘』定律

蔚為一時佳話

曾接受《TVB》《Viutv》

《香港01》《香港電台》

等多家媒體訪問報導

亦舉行首個商場極速約會派對活動

一切愛情感情

婚姻疑問第三者婚外情出軌問題

歡迎預約諮詢

  • Instagram
replicate-prediction-xaopk3jbgknfhfl2dmn6z563je.pn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