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你們為什麼分手?】一個人面對分手,最能夠接受的理由是什麼

【你們為什麼分手?】一個人面對分手,最能夠接受的理由是什麼

【你們為什麼分手?】一個人面對分手,最能夠接受的理由是什麼



「你們為什麼分手?」


有人說是個性不合,

有人說感覺變淡了。


情侶間往往沒有人

能給出一句真實的答案。



🔹 說出來的理由:溫和、體面、模糊


「我們真的不適合。」

「他很好,只是我變了。」

「沒有人做錯什麼,只是不知道怎麼繼續。」


這些話聽起來理性、有風度。


情侶在分手時都選擇說一些「體面話」,

不是因為不夠誠實,

而是因為那個當下的情緒已經很亂了,

也因為即便分開,也不想再彼此傷害。


可惜的是,這樣的分手,

或讓人更困惑、更空虛,

因為「沒說的話」會在分手之後

不斷在心裡重播。


🔹 「不合適」不是分手的全貌


在分手時常會聽到這一句話:

「我們不合適」。


簡單、乾淨、不帶責怪,

但也讓人空虛又無從反駁。


有時候,「不合適」也是真的,

但同時亦是表層語言,

背後潛藏的可能是溝通崩潰、

自我價值傷痕、

甚至是「被比較」的羞辱感。


分開的那一刻,

仍然有很多沒說出口的情緒與故事。


🔹 為什麼我們明明相愛,卻還是走到了終點? 


Kansky & Allen(2018)的研究指出,

分手後如果能夠深入理解「為什麼分開」,

反而有助於日後的情感成長。


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機會,

也不敢真的去問清楚。


因為我們都害怕:

會不會真相比「不合適」更難堪。 


心理學家指出,

分手最大的痛點來自於三件事: 

▸ 我還愛,但你不再愛了

▸ 我不知道自己哪裡不好

▸ 我被「替代」了


這些問題,

會在當事人心中留下極深的懸念與羞辱感。


🔹 「比較式拒絕」:最痛的分手理由


Deri & Zitek(2017)的實驗指出:

「對方選擇了別人」的分手,

比單純「我們不合」更傷人。


研究發現,當人們知道自己是被比較過、

輸掉之後才被拒絕,

會引發更強烈的負面情緒、自我價值感受損,

甚至導致對人際關係的信任崩解。


這在感情事的分手情況中尤其明顯。


對方說

「不是因為你不好,是我現在不想談戀愛」,

結果下一週他就和別人在一起。


🔹 最能讓人接受的分手理由


諮詢與研究經驗中發現,

真正讓人走得比較乾淨的分手,

不是那些「完美措辭」,

而是那些帶著誠意與清楚自我意識的說法。


比起模糊說:「我們不合適」

更能讓人釋懷的其實是:

「我知道你的好,但我不想再一起了。」

「我開始想要不同的人生節奏,我們的方向不一樣了。」

「我想誠實面對自己,不想在這段關係裡繼續等你改變。」


這些說法的共通點在於:

具體說明自己的狀態,而非指責對方;

承擔分手的主體責任,

不是推給命運或模糊語言;

給對方一份明確的終止感,

讓情緒有機會著陸。


心理學研究早就指出:

人在面對拒絕或失去時,

最難受的是「不明所以」。


因此,真誠、具體、

負責任的分手理由,

是一種心理止血劑。


這並不是說,說實話就不痛;

而是說,在這種痛裡,

至少我知道自己不是「莫名其妙」被丟下的。


這樣的結束,比較能帶來完整感。

也比較容易轉身,繼續自己的人生。


🔹 被分手的一方,真的比較痛? 


根據 Binghamton University & UCL

(全球樣本 5700+)的大型研究,

女性分手後的情緒痛苦分數(6.84/10)

普遍高於男性(6.58/10),

而且對身體與情緒的影響更深。


不過,女性也更容易最終恢復、走出來;

相對地,男性則是「快閃逃離」,

選擇遺忘而非修復。 


這意味著:分手後真正走出來的人,

不是「痛得少」的人,而是「有勇氣面對痛」的人。


🔹 有些分手,是對自己的交代


不是每一段關係都能修好。

不是每一次分手都是有人做錯了什麼。


有些分開,是因為你終於明白:

「我不想再忍耐,裝沒事」;

「我愛你,但也想被好好愛著」。

這是長期壓抑後,

終於想要回到自己的真實。


🔹 分手後「我想怎麼辦」比「我為什麼會失去」更重要


心理研究最後發現:

與其反覆追問「為什麼分手」不如開始問

「分手後,我想成為誰?」

(Kansky & Allen, 2018)


人會把分手當作一次人格否定、自我失敗。


但研究指出,能從這段關係學到教訓、

整理自己的需求與價值觀,

才是從「關係崩塌」中真正走出來的方式。


分手,除了是一場潰堤,但更是一次重建。


當我們能夠為自己的下一段關係

(不論是單身還是再愛)設定更成熟的目標,

那麼分手這件事,也成了人生的一部份。



❤️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



Deri, S., & Zitek, E. M. (2017). Did You Reject Me for Someone Else? Rejections That Are Comparative Feel Worse.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, 43(12), 1675-1685. https://doi.org/10.1177/0146167217726988


del Palacio-González, A., Clark, D. A., & O'Sullivan, L. F. (2017). Distress severity following a romantic breakup is associated with positive relationship memories among emerging adults. Emerging Adulthood, 5(4), 259–267. https://doi.org/10.1177/2167696817704117


Morris, C. E., Reiber, C., & Roman, E. (2015). Quantitative Sex Differences in Response to the Dissolution of a Romantic Relationship. Evolutionary Behavioral Sciences.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.


Kansky, J., & Allen, J. P. (2018). Making Sense and Moving On: The Potential for Individual and Inter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Emerging Adult Breakups. Emerging adulthood (Print), 6(3), 172–190. https://doi.org/10.1177/2167696817711766

コメント


Alvin Yip

超過十年感情諮詢諮商經驗

以往多次協助單身人士尋覓真愛

現則為復合挽回婚姻狀況等

感情問題作諮詢

曾提出『黃金二分鐘』定律

蔚為一時佳話

曾接受《TVB》《Viutv》

《香港01》《香港電台》

等多家媒體訪問報導

亦舉行首個商場極速約會派對活動

一切愛情感情

婚姻疑問第三者婚外情出軌問題

歡迎預約諮詢

  • Instagram
replicate-prediction-xaopk3jbgknfhfl2dmn6z563je.pn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