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根本跟對方溝通不了】當你表達感受,對方卻總是覺得是在指責

Alvin Yip


【根本跟對方溝通不了】當你表達感受,對方卻總是覺得是在指責

【根本跟對方溝通不了】當你表達感受,對方卻總是覺得是在指責



在親密關係或日常人際互動中,

有時你很想坦誠地表達心裡的感受和需求,

卻發現每次向對方說出自己的感受時,

他/她常常把它理解為責備或攻擊,

導致對方防禦或反擊。


這種溝通困境讓人感到委屈、無力,

甚至懷疑「是不是我講話有問題?」。


➡️ 對方的自我防禦機制


很多人在過往成長或戀愛經驗裡,

可能對批評或否定十分敏感。


一聽到他人表達負面情緒,

就直覺認為「這是在怪我」或

「我做錯了什麼嗎?」。


這種自我防禦心態,

使他們在面對任何「帶有負面情緒」的話時,

都容易主動戴上「我被指責」的濾鏡,

不論原意是什麼,先做負面解讀。


➡️ 表達者與接收者的習慣溝通模式


有些關係裡,

若雙方平常缺乏良好溝通氛圍

或彼此習慣用挑剔、翻舊帳的方式討論問題,

就會讓對方在聽到你表達負面感受時,

很自然地認為你又在「找碴」或「數落」他的錯。


這種先入為主的模式

容易掩蓋你真正想表達的情緒需求。


➡️ 表達技巧


另一種情況是你確實抱持著

想讓對方理解你感受的目的,

但在言語上用詞上帶著一點挑戰,

如「算吧,你根本不明白」之類,

讓對方產生「被責怪」的感受。


明明你想聊的是「我內心很受傷」,

對方卻聽成「你在怪我不夠好」。


🧐 「對方覺得你是在指責」的常見表現


不等說完就防衛與反駁

你可能只說「我心裡很難過,因為...」,

他/她馬上打斷

「又是我的錯?」,

完全沒讓你闡述完想法。


把焦點放在「錯的人是誰」

當你想分享「我覺得受傷是因為...」時,

對方馬上追問「那你是在說這都是我的錯嗎?」

或「你為什麼總怪我?」

結果原本要談感受變成責任歸屬之爭。


表達感受後引發更大狀況

有時你只想讓對方了解

你現在有負面情緒,

需要被關注或安慰,

卻反而讓對方更生氣或冷淡,

對話最終不但沒解決,還使距離更遠。


🧐 當你面對這種情況


無法真實傳達需求

當每次表達都有機會被當成指責,

久而久之,你就可能選擇不再分享心情,

也壓抑許多真正的感受。


形成惡性循環:矛盾加深

你越想解釋,對方越覺得你在嫌棄;

對方越誤解,你就越感到委屈和挫敗。


雙方都覺得自己是受害者。


懼怕溝通 關係漸行漸遠

若長期無法好好分享感受,

彼此之間缺乏深度交流,

不少人會開始在心裡築起牆,

甚至慢慢失去在一起的動力。


🧐 如何改善?雙向調整


注意語氣與時機

選在對方情緒平穩或環境相對安靜的時候談,

避免在他/她忙碌、心煩

或你自己情緒太激動時提出。


並維持相對溫和語氣,

不帶諷刺或陰陽怪氣。


接收者該如何應對?


只需把焦點放在聆聽

當感受到對方在談感受時,

暫時先別急著判斷「是不是怪我?」。


嘗試帶著「對方在分享心情」的前提去傾聽,

並適度理解對方的想法。


回應對方需求,而非判定對錯

假如對方說「我覺得你最近不太關心我」,

如果你馬上跳到「你什麼都怪我!」就進入戰鬥模式。

試著先想想:

「我真的有少了對伴侶的關心嗎」。


用詢問與理解去解讀的話,

能幫助雙方聚焦到此刻的狀況上

而不是「是誰的錯」。


適度自我反思

若伴侶常提起一些感受,

很可能是你平日忽略了某些細節。

勇於自省能維繫關係。


❤️ 讓彼此表達感受時回歸到愛


在真誠的關係裡,

我們都渴望被懂得、被看見;

若對方願意分享負面情緒或缺乏感,

更是代表他/她重視你、期待你給予支持。


把「表達感受」當作「延續對話」的行為,

才會在溝通裡體驗到愛。



❤️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

Comments


Alvin Yip

超過十年感情諮詢諮商經驗

以往多次協助單身人士尋覓真愛

現則為復合挽回婚姻狀況等

感情問題作諮詢

曾提出『黃金二分鐘』定律

蔚為一時佳話

曾接受《TVB》《Viutv》

《香港01》《香港電台》

等多家媒體訪問報導

亦舉行首個商場極速約會派對活動

一切愛情感情

婚姻疑問第三者婚外情出軌問題

歡迎預約諮詢

  • Instagram
replicate-prediction-xaopk3jbgknfhfl2dmn6z563je.png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