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旁人看起來幸福美滿】為什麼有孩子、有事業、有家庭,仍然不快樂?其實關係裏最重要的還是愛


【旁人看起來幸福美滿】為什麼有孩子、有事業、有家庭,仍然不快樂?其實關係裏最重要的還是愛

【旁人看起來幸福美滿】為什麼有孩子、有事業、有家庭,仍然不快樂?其實關係裏最重要的還是愛



我們曾以為,有一天:

有孩子了、搬進大房子了、生活穩定了、

有錢花、有車、有房,那就應該快樂了。


一個家庭該有的樣子都有了。


但現實有時卻是:

當這一切實現之後,

你卻開始越來越無法快樂。


➡️ 看似完整的人生,為何快樂感卻更低?


從心理學角度來說,

「目標達成」所帶來的快樂感,其實是短暫的。 


尤其是「社會建構式的目標」:

像是結婚、生子、買樓。


這些外部成就,不一定能轉化為內部滿足。


有些伴侶在婚後、

育兒後反而出現更多焦慮與孤立感。 

原因是什麼?


▸ 成就背後,關係沒跟上: 


你們忙著打造生活,但多久沒有好好對話了。


▸ 角色擴張,身份壓力增加: 


你是父母,是經濟支柱,

是房貸繳款人,不再只有是「自己」。


▸ 身體留在家裡,心在別處: 


你在家,但心在工作。


➡️ 生活穩定,反而讓人「不敢承認不快樂」


當你已經擁有社會眼中「應該滿足」的一切,

你會發現,

你甚至連說出「我不快樂」這句話都困難。


因為怕被認為不知足。 


你怕別人說你

「這樣還不滿意,那你還想怎樣?」 

你怕自己的不快樂,

會被解讀為對伴侶或家庭的不滿。

這也是某些人情緒耗竭

(emotional burnout)的開始。


親密關係不只需要物質條件


研究顯示,夫妻在婚後

若無持續的情緒交流與關係經營,

親密感會在育兒期間快速下降。


Gottman Institute 的資料指出,

有 67% 的夫妻在生育後的第一年內,

關係滿意度顯著下滑。


你們可能已經很努力地讓這個家「穩定」,

但沒有讓這段關係「溫暖」。


當一切都有,卻還是不快樂,


▸ 停下來,去問自己:我快樂嗎?


不問「我應該快樂嗎?」,

而是誠實地問自己:我喜歡現在的自己嗎?


▸ 跟伴侶聊聊彼此的「內在需求」


問問對方:

「我們是不是太久沒一起做一些開心的事了?」

「你會介意我一個人旅行/去見舊朋友嗎?

那對我來說是充電的一種方式。」

不像是檢討,而是一種邀請形式的對話。 


▸ 不是「我想要的不止這些」的抱怨


如果你心裡有一種聲音告訴你:

「這樣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全部」,

請不要忽略它。 


這不代表你不愛現在的家庭,

而是你對人生還有更多想法。


▸ 找回屬於你們兩個人的空間


有意識地為你們安排一些只屬於彼此的時光,

一場沒有孩子的晚餐、一段可以輕鬆聊天的散步。


▸ 擁有一切,不代表你不能感到空虛


家庭經濟與社會資源的提升雖然能短期改善生活壓力,

但與長期婚姻滿意度之間並無直接正相關。


而全職媽媽的育兒壓力顯著較高;

在職媽媽的婚姻滿意度顯著高於全職媽媽。

(Dong, S 2022)


反映即使沒有職業負擔,

全職媽媽仍然面臨更高的心理壓力與抑鬱,

這與社會孤立、角色失衡、缺乏肯定有關。



這意味著,物質穩定不一定能換來關係穩定。


另外,一項由哥倫比亞大學

心理學教授 Sheena Iyengar 主導的研究也指出,

人類的幸福感與「選擇的自由」密切相關,

而不是與物質條件多寡直接掛勾(Iyengar, 2010)。


當人在家庭角色中失去選擇,

就算外在條件再好,內在仍可能感到不快樂與無力。


關係的品質(例如親密、滿意、低衝突)

比婚姻狀態本身更影響幸福感


同時,根據哈佛大學「成人發展研究」

(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)

追蹤近 80 年的研究也發現:

決定人是否幸福與健康的,

從來不是收入或社會地位,

而是「關係的品質」(Waldinger & Schulz, 2015)。


而情感滿意度(emotional satisfaction)

與每日幸福感之間存在顯著正向關係。


這些研究都在提醒我們:

幸福並不是你擁有了什麼,

而是你是否感受到被愛、被理解,

並活在有回應的關係裡。



❤️ 了解我們的 感情及婚姻諮詢服務



Dong, S., Wang, Q., & Wang, Y. (2022). Mothers' parenting stress, depression, marital conflict, and marital satisfaction: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fathers' empathy tendency.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, 299, 476–484. 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ad.2021.12.079


Iyengar, S. S. (2010). The art of choosing. New York: Twelve.


Waldinger, R. J., & Schulz, M. S. (2015). What's love got to do with it? Social functioning, perceived health, and daily happiness in married octogenarians. Psychology and Aging, 30(3), 513–525. https://doi.org/10.1037/pag0000043

Comments


Alvin Yip

超過十年感情諮詢諮商經驗

以往多次協助單身人士尋覓真愛

現則為復合挽回婚姻狀況等

感情問題作諮詢

曾提出『黃金二分鐘』定律

蔚為一時佳話

曾接受《TVB》《Viutv》

《香港01》《香港電台》

等多家媒體訪問報導

亦舉行首個商場極速約會派對活動

一切愛情感情

婚姻疑問第三者婚外情出軌問題

歡迎預約諮詢

  • Instagram
replicate-prediction-xaopk3jbgknfhfl2dmn6z563je.png
bottom of page